中国人的“花花肠子”有多少,看完就知道了!_时讯
国粹君:
(相关资料图)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春天诸般美好中,
牡丹是值得期盼的一种。
这几天淄博火了,
南昌火了,洛阳也火了……
五一旅游季 还未真正到来,
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已被
去 洛阳赏花 频频刷屏。
仿佛,出门踏青赏花,
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
翻开古籍,
中国人爱花,古来有之。
爱花,赏花,
先从“花”字的由来说起。
“花”原本同“化”,没有草字头,
古文字是一个头朝上的人
加一个头朝下倒着的人,
从左到右引申出变化的意思。
古人发现购物
就是把钱“变化”成想要的东西,
所以“花”最早是花钱的意思,
直到魏晋才做了表示花的“华”的替代字。
真正的上古时代,
表示flower的有两个字,
一个是“荣”,一个是“华”,
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呢?
图|清可 ©
“荣”其实是草开的花,
它是两棵小草交叉在一起
开出了花朵的样子。
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就用到了它的本义。
一年就会枯萎,也会怒放一次,
不能平庸地活一回,这是草的精神。
“荣”可以采摘做成花环献给英雄,
所以后来才有了
荣誉、光荣的意思。
一棵高大挺拔的树
开满花朵就叫“华”。
《诗经》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中的“华”就是树开的花。
因为是开在高处,不会随便采摘,
所以“华”表示
美丽的意思(用于欣赏)。
中国人爱花,
所以连名字里都有花的影子。
我们居住在中原地带,
是华夏民族,所以称为中华
其实也有漂亮、美丽的意思。
不到春天的中国走走,
你都不知道原来中国人的
“花花肠子”这么多!
图|梅森1949
宋代簪花之风最盛,
不论男女老少
皆爱取一朵花簪于鬓间。
修饰仪容后,
是流行风尚,更是东方礼仪。
@图 小熊老师
花是自然的馈赠,
不仅能欣赏,更能解馋。
@图 小熊老师
图|清凉地儿-了琹 ©
传闻武则天常于花朝时节,
采集百花制成糕点,配以花茶
食春之味。
图|清可
古人也爱美,常以绣针引彩线,
将各色花卉皆绣于衣衫。
不论冬夏皆可见
花之姿。衣衫袅袅,
更添妩媚。
赏春踏青时,
古代文人墨客见那繁华盛开之,
便会诗意大发。
常以诗词为满园春色
再添一分秀丽与雅致。
每逢花期,古人还会用笔墨
将繁华盛放之景绘制成一幅画。
并将其悬于室内,
欣赏把玩。
古时佳人摘取红蓝花等
各色花瓣,细细碾碎过滤,
晒干后制作成胭脂。
胭脂轻点于
朱唇之上,娇俏动人。
香可以洗去浮沉,
过滤心情。古时佳人亦会
在春日取百花制作香膏。
阵阵花香袭来,尽情展示
娴静内敛的东方佳人气质。
插花是宋人四雅之一,
古人游园时,折三两只花卉
插入瓶中成一方
简约精巧的小景,妆点居室。
热爱花草的中国人,
对生活保有热情,内心柔软细腻,
这是我们的生活,
更是我们传承的文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