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短讯:江苏无锡女博士:39岁创业,2次卖掉房产,干出一家瞪羚企业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如今的不少科技“巨头”都是从“独角兽”和“瞪羚”演化而来,它们随着新一代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
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短时间内创造了耀眼业绩。可以说,“独角兽”和“瞪羚”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先锋。
其中,瞪羚是指那些在新兴市场中具有广泛市场潜力和大量用户需求的公司,通常具有“小而快、跳得高”的特征。
【资料图】
这些公司的特点和成功之处是它们专注于一个特定的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投资者。
这些企业不仅增长速度可以轻松达到一倍、十倍、百倍、千倍,还可以迅速实现IPO(即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瞪羚企业是指那些成长非常快的企业,通常具有“小而快、跳得高”的特征。
因此被视为高成长性企业的代表。最新的评估结果显示,江苏有739家瞪羚企业,其中,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也成功上榜。
那么,这家企业掌门人究竟是谁?在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NO.1|江苏无锡女博士
顾铭,1972年出生,籍贯不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院博士、瑞典Uppsala大学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现任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阴贝瑞森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此外,她还曾担任江阴本特塞缪森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海洋蛋白质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士后等职务,
以及荣登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明星企业家和江苏省双创人才等多项荣誉。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
比较可惜的是,有关于顾铭对外公开的资料并不多,履历介绍可谓少之又少。连公开的照片都难找到几张。不过还是在相关文章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2004年,32岁的顾铭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毕业,赴瑞典开展博士后研究,也正是这次研究,让她第一次接触到改变她人生轨迹的生物医学材料——贻贝粘蛋白。
2010年11月,顾铭第一次来到江阴,决定在这里产业化实施贻贝粘蛋白项目。
2011年,39岁的顾铭在江阴高新区生物医药加速器内正式注册成立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0家企业。
其中包括贝瑞森(海南经济特区)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江阴胜瑞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以及四川广铭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森禾美商贸有限公司、
上海天慈戎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优培尔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肌社(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贝森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易可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
2012年5月,公司正式投产,并于2014年10月获得国内第一张贻贝粘蛋白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7年,顾铭出于对国际高端蛋白领域人才的渴求,依托塞缪森教授的资源,贝瑞森建立了江苏省首个海外孵化器——中瑞创新中心海外孵化平台。
2019年,贝瑞森进入了第5个销售年,它已从一个以生产医疗器械产品为主的小型企业,成长为一个具有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品等二十多个品种的生产企业,掌握了71项可工业化的蛋白质技术,其中9个全球独家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顾铭在创业过程中,两次卖掉房产投入公司,
其中一次是在2012年7月,当时公司面临资金紧张的情况,他义无反顾地卖掉了在北京的一套房产,将卖房所得的250万元全部投入公司的运行。
在公司的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时,公司再次面临资金困窘,顾铭卖掉了另外一套房产,筹集了90万元资金投入贝瑞森。
NO.2|企业未来发展
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国际第四家获得贻贝粘蛋白生产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提取并创新应用贻贝粘蛋白的企业。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尤其是在我国医药工业远落后于欧美、民族医药工业主要依靠仿制药支撑的局势下,科技创新尤为关键。而人才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本身是科研人才的顾铭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贝瑞森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在人才团队的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在顾铭的带领下,贝瑞森先后引进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本特·塞缪森教授、美国和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顶级人才,组建了一支由多学科交叉、具有工业背景、坚守临床一线的人才团队。
这些人才团队不仅为贝瑞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还帮助企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创新。
此外,贝瑞森还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外顶级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这些合作不仅让贝瑞森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还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合作机会,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资料参考:
1、《创新引领 逐梦前行——记贝瑞森集团董事长、江阴市人大代表顾铭》
2、《新时代巾帼芳华 | 无锡顾铭:向世界展现生物医药研发的“中国力量”》
3、《让科研成果造福百姓》
标签: